当前城市:佛山市【切换】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48812】夜读北外滩 日本驻沪领事馆原址

发布时间: 2024-07-19 05:11:09 来源:新闻资讯

  1933年的一天,外白渡桥边上的日本驻沪领事馆,正要按例举办记者款待会。时值九一八事故后,我国人民反日情绪高涨,款待会时常门庭冷落。唯有一位华人记者逢会必到,他个子不高,其貌不扬,每次都带一本日文杂志,在款待会开端前坐在一处安安静静地翻阅。

  “了不得,我国懂日语的记者很少见。你手里这本《中心公论》我也是每期必读。”说话的人是岩井英一,他在一旁留意这位记者很久了。“幸会幸会,不才袁殊,是新声通讯社的记者。”记者一边微笑着说,一边合上了书,动身与对方握手。表面安静的袁殊,心里一阵振奋。他总算等到了和岩井搭腔的时机!这位岩井英一,表面上是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官员,实践服务于日本外务省,担任在上海搜集情报,为日本下一步侵华战役供给参阅。

  袁殊身负任务而来——“使用好新闻记者的身份,引起日本人留意,想办法打入他们内部!” 在记者身份的背面,袁殊是主干,更是一名我国党员!

  这个懂日语、能写文章、心思活络的我国人很对岩井英一的食欲,二人一拍即合,一同品味日本料理,一同对《中心公论》杂志上的内容高谈阔论,一来二去,也逐渐树立起更深层次的联系——交换情报。他们各取所需,交换着意向和日本对华政策的内情。有了更多的“独家”,袁殊一跃成为上海新闻界的红人。

  “袁先生与我往来良久,对咱们协助很大,往后我要供给一点交际费。”有一天岩井自动说道。这话的意思现已很明显,岩井想要正式招他为日本外务省作业。时机难得,袁殊一口容许。至此,他成功地打入了中统安排和日本情报机构,成为三面特务!尔后,他从眼前这栋日本驻沪领事馆的红楼里,一次又一次为党安排带出极有价值的音讯。他与岩井英一的往来,也为日后上海地下党安排而且展开对日情报奋斗奠定了根底。

  “伪装着自己的身份,隐藏着自己的名字,做着光亮又漆黑的工作。”多少年后,袁殊的特别身份成为了影视剧中的人物原型,从前赴汤蹈火、与狼共舞的心酸,也总算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后人津津有味的传奇美谈。

  日本驻沪领事馆原址坐落黄浦路106号。1871年6月(同治10年),日本在扬子江路建立领事馆。1911年迁入现址。该处原南北各有一幢红楼,由日本建筑师平野勇造规划,协盛营造厂承建,1911年完工。砖混结构四层,坐北朝南,古典主义风格。立面分段对称。南立面底层为弧拱门窗,二、三层为接连的券柱式拱廊。中部房顶作长方形双尖拱。主入口上楣有精巧的石雕山墙花,檐口、柱头、勒脚、栏杆等细部均有精美的石雕装修,清水红砖墙。1941年,北面一幢红楼重建成灰楼。与红楼隔一小天井,四层(现加建一层),前期现代派风格,主立面中部饰六根有凹槽的巨柱式壁柱,花岗岩饰面。

  1937年“八•一三”事故后,日本领事馆成为操控侵吞区域的最高行政机构。1945年日本屈服后,该处由政府接收。1947年3月28日,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后改名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秘书处设于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