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修建是我国现存仅有的大清邮政官局局房。该修建是其时法国天主教会运营的房产。二层砖木结构高楼(带地下室),平面呈“L”形,临街转角处杰出八字形谯楼。修建外立面为中国传统青砖砌筑的罗马券柱式。除部分窗户用半圆形拱券及进口用椭圆拱券外,一般用弧形拱券,柱子用青砖方壁柱,柱头上大下小,用罗马古典花饰砖雕,拱券上用甘菊花饰砖雕。用中式的修建材料、修建工艺,雕琢的却是西洋的花饰。这充分说明了天津被辟为租界之后,中西方文明的磕碰与融合。通过百余年的年月腐蚀,尤其是阅历了唐山大地震,这幢修建的外檐发生了很大改变,房顶女儿墙悉数损毁。谯楼被震损,经重建已改头换面。整修开端后,依照康复规划,施行工程人员拆除了地震后重建的谯楼,选用与原修建相同的青砖及砖雕从头砌筑,一起康复房顶女儿墙,现在整修工程已根本竣工。
大清邮政津局前身为天津海关信件馆,1878年由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担任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牛庄(营口)、烟台、上海试办邮政。1879年,天津海关信件馆更名为天津海关拨驷达局(拨驷达为英文post的译音)。跟着邮政事务持续扩展,工作人员增多,海关内的房子日渐严重,1884年,天津海关拨驷达局租用了现解放北路111号的房子,作为办公用房。1896年清王朝试办国家邮政,1897年2月2日,天津海关拨驷达局改为大清邮政津局,对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