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城市:佛山市【切换】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夜读北外滩 外侨第一旅馆——礼查饭店(上)

发布时间: 2024-05-20 23:11:09 来源:新闻资讯

  1846年,英国商人礼查(Richard)在英租界与上海县城之间、今金陵东路外滩附近法国租界内,兴建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旅馆,名为Richards Hotel and Restaurant(礼查饭店)。这是上海开埠以来乃至全国第一家西商饭店。

  1856年,现外白渡桥西侧的地方,建造了“威尔斯桥”,桥北侧的一些荒地纷纷被精明的西商看中,他们了解这一些地方的土地蕴藏着升值的可能,同时也有着经营上的商机,于是就以当时还算低廉的价格买下。在中国证券博物馆的陈列柜中展示着一份地契,上面清楚地记载着1857年批租土地的细节一“大清钦命监督江南海关苏松太兵备道”出具允许英国人“位立士”在苏州河、黄浦江处永租84.016亩土地。

  1860年左右,礼查饭店在现址建造并经营,改名为Astor House。那时候的建筑是一座东印度风格的砖木结构楼房。建筑规模较大,有明确的院落,建筑由相互连接的三部分所组成,两侧部分相对简单,均为二层结构,具有柱式外廊特征;当中三层结构,部分重点处理,入口的连续券廊有着非常明显的帕拉蒂奥构图特征,立面采用了连续券柱式构图,并将正中一开间凸出,做重点处理,改变了券的形式,设置了三角形山墙,是比较地道的西方建筑的手法。由于当时该处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初期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1863年6月24日,工部局董事会议曾“听取了关于礼查饭店店主史密斯先生拒付饭店营业执照税的汇报,会议责令总办写信确实弄清他拒付的理由。”7月1日:“礼查饭店店主史密斯先生来信,他请求免付领取酒馆营业执照费用,藉口他们的饭店是属于所承认的家庭饭店。”董事会同意了这一请求。在礼查饭店开办之初,究竟有没有礼查本人的参与,有不一样的叙述。有的人觉得因为礼查经营新饭店不成功,1864年才由史密斯接手。从上述资料中可知,至少在1863年,史密斯已经是业主了。

  以后情况有所好转,饭店除了客房外,又开设了弹子房、酒吧、舞厅及扑克室,楼下大厅常有歌舞、戏剧演出,以此招徕顾客。于是,旅馆慢慢的出现转机,外国旅客明显增多。

  1865年时,礼查饭店的史密斯先生提出上诉,要求减少其执照捐。工部局的答复是,鉴于礼查饭店是一级饭店,故不能修改由租地人大会投票通过的捐税。那时的礼查饭店从经营上说还是一个小饭店。1882年8月2日,礼查饭店饲养的一些母牛得了病,其中4头在8月4日上午死去。一个大饭店不会自己养牛,不管是为得到牛乳还是牛肉。

  资料显示,1874年贾逊夫人(Jansen.D.C.Mrs.)担任了经理,1876年时成为业主(Proprietor)。1886年,倍发(Biel-feld.Alex.)、帕特生(Patterson,M.F,)等成为业主;1888年,贾逊成为唯一的业主,一直到1894年11月贾逊突然去世。由于《字林西报行名录》的滞后性,到1896年业主才改为贾逊夫人。贾逊,美国人,曾在1890-1894年连续担任工部局董事会董事,并一直是防卫及警备委员会委员。这个委员会主要的任务是维护租界的稳定,妥善处理问题、不激发也许会出现动摇租界安稳的事情。贾逊是个处事追求稳妥但又比较固执的人。

  在贾逊夫人担任礼查饭店业主后,贾逊常常向工部局董事会提出一些要求,尽可能地使礼查饭店的经营得到好处。

  1877年3月9日:贾逊先生提出在外白渡桥至霍华德码头的筑堤规划;1877年4月23日:会议同意了贾逊先生代表华人方泰所提申请,他要求工部局准许他修建堤岸一条,基部宽15英尺,顶部宽6英尺。条件是严格遵循河岸线,并遵守代理测量员在别的方面所提出的要求;1879年2月17日:会议收到了贾逊先生的来信,来信请求董事会在礼查路终端修建一座新码头,而不要修理礼查饭店前面的那座码头;1880年3月22日:会议收到贾逊先生来函,他建议工部局最好立即将礼查饭店前面的沿江地带填起来,因为他们目前可取得从苏州河人口处挖出来的泥土。会议决定答复他,工部局目前还不打算将沿江地带填起来;1881年9月19日:贾逊先生来信要求工部局把两株柳树的顶部砍去,目前这些树的顶部已经使得从该饭店完全看不到黄浦江的景色和旗杆了。

返回>>